75年前,发明晶体管的三位贝尔实验室科学家,终于将美国专利握在手中。其实早在1947年,第一个可以正常工作的晶体管就完成了演示。但是直到1950年10月3日,约翰·巴丁(John Bardeen)、沃尔特·布拉顿(Walter Brattain)、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才成功拿到相关专利,描述为“一种采用半导体材料的三电极电路元件”。
然后又过了几年,晶体管对于技术和社会的重大意义才逐渐显现。
晶体管取代了体积庞大、脆弱易碎、耗电严重的电子管,成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芯片的根基,从而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提高了计算速度、能效与可靠性。
这种看似不起眼、带有三个电极的半导体元件,点燃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火种,还开创了芯片与软件的时代,直至今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