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 · 2024-03-27

从索尼旗舰电视说起:Mini LED新卷法,下一步是主动驱动?

Mini LED电视看来将逐渐成为更多厂商在高端以及旗舰电视上的选择,目前国内一众厂商,包括TCL和海信,旗舰电视都选择了Mini LED方案,甚至连索尼在旗舰电视上在2024年都会放弃OLED方案,从而选择Mini LED。这里我们当然不会再去谈大家为什么都选择Mini LED方案,之前我们已经介绍过了。不过在索尼公布的Mini LED电视技术中,我们多少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或许是未来Mini LED电视能继续内卷下去的新卖点!

索尼的Mini LED电视尽管还没有正式发布,但大概率这个新的产品会被命名为XR90,我们现在知道的东西其实不多,不过相比X95EL肯定会有更高的亮度以及更多的背光分区,同时还有22bit Mini LED 驱动,尽管面板依然还是10bit。但我们听到另一种说法,索尼这次在驱动上采用了主动式驱动,尽管索尼没有公开承认,而且我们也对这种说法抱有怀疑,但这个不被太多人了解的方案,或许是能进一步改善Mini LED电视效果的良药。

我们已经说了太多的Mini LED背光分区这些东西,但是我们说得比较少的是,在Micro LED以及Mini LED技术上,驱动背光的方案还有不同的模式。而在不同驱动模式下,实际上能给Mini LED电视带来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进一步在硬件上改善光晕的问题。所以这次我们也想简单谈谈Mini LED的背光驱动方式,至少未来大家购买相应的产品的时候,也能知道为啥某些Mini LED设备的价格会这么高。

从方案上来说,Mini LED的背光驱动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被动式驱动,我们也叫PM模式;另一种当然是主动式驱动了,我们也叫AM模式。其实从名称我们大概就能知道,AM主动式驱动肯定要比PM被动式驱动要厉害,当然AM的成本肯定也比PM要高,至少在目前国内的Mini LED电视市场中,几乎所有Mini LED电视都是PM被动式驱动模式。

早期PM模式其实就是打开或者关闭背光,后来技术发展了一些,现在我们在Mini LED电视上的背光控制不但可以打开或者关闭,同时也可以调整强度,比如说高中低等。尽管我们不知道索尼今年的旗舰电视是不是真的使用了AM主动式驱动,但索尼可以在自家电视上更精细地控制灯珠亮度,比如10%、20%等等……嗯,我们的意思是如果是主动式驱动加上相应不错的算法和控制,这个功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先说说最基本的,PM模式主要基于PCB板,采用驱动芯片实现对背光的单区调控,每个灯珠都是操作在短脉冲模式下,为瞬间高亮度发光。而AM模式目前主要基于玻璃板,采用TFT驱动控制实现对背光的单区调控。每个灯珠皆可以连续且独立的驱动发光,可以使用低温多晶硅或者氧化物TFT驱动。

当然倒不是说两种模式就一定要采用不同的基板,只是从物理架构而言,玻璃基板更适合主动式驱动。在LED数量持续上升之际,对基板平整度、制程精度的要求也会提升,玻璃基板在平整度、线宽线距、耐热度方面均有不小的优势,且在分区数调整上也更具弹性;所以分区数量越高、封装越复杂、线路更庞大的时候,玻璃基板的优势也就越明显了。

大家用PM被动式驱动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要还是目前技术成熟,成本也很低,而且驱动方式结构简单之后,大家在软件和控光算法上也比较好开发。但是PM的缺点也不少,最明显的就是连线很复杂,分区数量少一些还好,分区数量一多了,被动式驱动方案的连线就乱七八糟了,这样也不太利于产品做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像素容易串扰、有频闪、亮度均匀性较差、驱动效率低散热压力大以及不适合用来做高分辨率和大尺寸产品等等,有一些问题随着技术的提升基本解决,但有一些问题想要搞定难度还是比较大。

而AM主动式驱动呢?它的问题一个是技术相对不够成熟,加工要求高,另一个问题则是成本的确要高得多。当然采用AM的优势也很明显,首先布线要比PM模式简单得多,毕竟每个分区都能做单独的驱动电路(都是成本……),另外即使采用相同的面板和分区数量,使用主动驱动,电视的亮度均匀性和对比度都要强于PM模式,此外效率高散热好,无频闪、适合高分辨率大尺寸产品也是明显的优势。

在过去的很多说法中,都表示AM方案更适合高分区和高刷新率,比如超过3000背光分区的Mini LED产品,但现在PM在改进之后其实也能驱动高背光分区,上万也不是问题。以前AM的优势之一是一颗驱动IC可以精确驱动多个背光分区,不过PM现在这部分也不是什么问题,一颗驱动IC控制几百个分区也不是问题,目前一些AM驱动方案,一颗驱动IC控制8个分区也不是没有,也能做到一颗驱动IC控制一个背光分区,且每个分区直驱常亮。当然如果是放在Micro LED产品上,那么AM还是要比PM更适合了。

当然说这么多,那么如果一款Mini LED电视使用了AM主动式驱动模式,它到底能直观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呢?一个是我们之前说过了,就是亮度均匀性和对比度的提升;另一个更直观的是会对控光带来更大的精准度,毕竟每个区的灯珠亮度可以更细微的控制了,这样有更多亮度级别,在表现图像的时候,这会给视觉带来极大的提升。

另外AM主动式驱动没有频闪问题,这点是PM模式所无法做到的,而且在OD距离(光学距离),PM模式现在做到2mm已经是强悍了,但AM模式最低可以做到0,这意味着在解决光晕问题上,AM模式硬件上比PM优势天生就有优势,再加上控光精度的提升和算法的强化,有望进一步优化Mini LED电视的光晕现象(当然其他部分发挥不好,低OD距离也可能会让光晕更加晃眼……)。另外如果使用AM模式,那么Mini LED电视有希望做得更薄,在设计上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Mini LED产品,大多都是PM模式的产品,显示器部分创维的D80U用了京东方的方案,采用了AM玻璃基驱动模式,但电视部分哪怕一些很昂贵的Micro LED电视都还是用的PM模式。我们当然不清楚索尼今年的旗舰Mini LED电视到底会用什么模式,不过如果未来AM驱动模式的成本能进一步降低,那么很有希望成为一个新的卖点和噱头,那个时候Mini LED电视的效果可能会比现在有更明显的提升。